淮海海战(淮海海战和哪个民族英雄有关)
## 淮海战役### 简介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灭敌军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形态最复杂的战役。### 背景
1. 国共力量对比:
解放军:
经过辽沈战役,解放军在兵力上已与国民党军形成均势,且士气高昂。
国民党军:
虽然在战略防御中接连失利,但仍保有相当实力,并企图依托江淮地区负隅顽抗。
2. 战略态势:
解放军:
为尽早结束战争,解放全中国,决定发动淮海战役,以求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于长江以北。
国民党军:
试图依托徐州的战略地位,进行防御作战,以阻止解放军南下。### 过程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徐蚌作战 (1948年11月6日 - 11月22日)
目标:
包围歼灭驻守在徐州的国民党军主力。
经过:
解放军采取“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并将其包围于碾庄圩地区,经过激战,全歼黄百韬兵团。
意义:
打破了国民党军在徐州外围的防御体系,为下一步包围徐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 (1948年11月23日 - 12月15日)
目标:
歼灭从河南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军黄维兵团。
经过:
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围困徐州,主力南下围攻黄维兵团。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地区被包围,经过14昼夜的激战,最终被全歼。
意义:
消灭了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上的最后一股生力军,奠定了淮海战役的胜局。
3. 第三阶段:解放徐州 (1948年12月16日 - 1949年1月10日)
目标:
攻克徐州,全歼徐州守敌。
经过:
徐州守敌在杜聿明的指挥下突围,解放军对其进行追击和围歼,最终全歼杜聿明集团。
意义: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影响1.
军事上: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 2.
政治上:
淮海战役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国际上:
淮海战役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淮海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的辉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