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三个阶段(抗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2qsc.com 阅读:66 2024-11-27 06:18:21 评论:0

##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简介:

抗日战争,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之一,持续了十四年之久(1931年—1945年)。这场战争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抗日战争初期(1931年—1937年)、全面抗战阶段(1937年—1945年)和解放战争前期(1945年—1946年)。 这三个阶段的战争性质、规模、主要作战方式和战略目标都存在显著差异。### 一、 抗日战争初期 (1931年—1937年):局部抗战阶段#### 1.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悍然进攻中国东北。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 这一阶段,中国军队主要采取游击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抵抗,损失惨重。#### 2. “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但这次抗战提升了民族士气,也暴露了国民政府军事实力的不足。#### 3. 长城抗战与华北事变:1933年,日本侵略军入侵热河,中国军队进行了长城抗战。随后,日本进一步蚕食华北地区,最终导致华北沦陷。 这一阶段的抗战,中国军队主要采取的是局部抵抗,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 4. 局部抗战的特征:

战略被动:

国民政府采取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无力阻止日军的侵略。

力量分散:

抗战力量分散,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装备落后:

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与日军存在巨大差距。

游击战为主:

中国军队主要依靠游击战进行抵抗。### 二、 全面抗战阶段 (1937年—1945年):战略相持阶段#### 1. 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2. 主要战役:

淞沪会战:

规模宏大的会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延缓了日军进攻步伐。

南京保卫战:

南京沦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取得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战略性撤退,保全了大后方力量。

百团大战:

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支援盟军抗击日本侵略。#### 3. 全面抗战的特征:

战略主动:

中国军队在战略上更加积极主动,开展了大规模的正面和游击作战。

全国抗战: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国际援助:

中国得到了来自苏联和盟国的援助。

持久战策略: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三、 解放战争前期 (1945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过渡阶段#### 1. 日本投降与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 国共关系恶化: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关系迅速恶化,为即将爆发的解放战争埋下了伏笔。#### 3. 接收工作与政治斗争: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积极进行接收工作,但同时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最终导致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4. 解放战争前期的特征:

国共矛盾激化:

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和平谈判破裂。

军队实力对比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实力显著增强。

政治斗争白热化:

政治斗争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结: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 这三个阶段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简介:** 抗日战争,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之一,持续了十四年之久(1931年—1945年)。这场战争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抗日战争初期(1931年—1937年)、全面抗战阶段(1937年—1945年)和解放战争前期(1945年—1946年)。 这三个阶段的战争性质、规模、主要作战方式和战略目标都存在显著差异。

一、 抗日战争初期 (1931年—1937年):局部抗战阶段

1.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悍然进攻中国东北。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 这一阶段,中国军队主要采取游击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抵抗,损失惨重。

2. “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但这次抗战提升了民族士气,也暴露了国民政府军事实力的不足。

3. 长城抗战与华北事变:1933年,日本侵略军入侵热河,中国军队进行了长城抗战。随后,日本进一步蚕食华北地区,最终导致华北沦陷。 这一阶段的抗战,中国军队主要采取的是局部抵抗,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

4. 局部抗战的特征:* **战略被动:** 国民政府采取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无力阻止日军的侵略。 * **力量分散:** 抗战力量分散,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 **装备落后:** 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与日军存在巨大差距。 * **游击战为主:** 中国军队主要依靠游击战进行抵抗。

二、 全面抗战阶段 (1937年—1945年):战略相持阶段

1. 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2. 主要战役:* **淞沪会战:** 规模宏大的会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延缓了日军进攻步伐。 * **南京保卫战:** 南京沦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台儿庄战役:** 取得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 **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战略性撤退,保全了大后方力量。 * **百团大战:** 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 **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支援盟军抗击日本侵略。

3. 全面抗战的特征:* **战略主动:** 中国军队在战略上更加积极主动,开展了大规模的正面和游击作战。 * **全国抗战:**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 **国际援助:** 中国得到了来自苏联和盟国的援助。 * **持久战策略:**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三、 解放战争前期 (1945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过渡阶段

1. 日本投降与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 国共关系恶化: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关系迅速恶化,为即将爆发的解放战争埋下了伏笔。

3. 接收工作与政治斗争: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积极进行接收工作,但同时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最终导致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4. 解放战争前期的特征:* **国共矛盾激化:** 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和平谈判破裂。 * **军队实力对比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实力显著增强。 * **政治斗争白热化:** 政治斗争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总结:**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 这三个阶段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搜索
关注我们

趣书村